通用banner
您当前的位置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环境保护是重大的民生工程

2020-07-10

面对发展需求和群众期盼,我们既不能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走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科学发展,保护群众健康,提高环境质量水平”的“三保一高”工作方针,着力破解环境资源“瓶颈”制约,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群众权益的突出环境问题,着力完善适应环境保护新形势新要求的体制机制,努力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工作新路子。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持续有力的环境支撑,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环境需求,美丽中原才会从蓝图变为现实。

  重点抓好“三大环保工程”,营造天蓝水清地绿美好家园

  记者:具体要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张庆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必须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大力实施“蓝天、碧水、清洁”三大工程,通过不懈努力,逐步扭转环境容量超载现状,使排污总量回归到环境容量允许范围之内,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划要求,让中原大地蓝天白云常在、河中鱼虾畅游、城乡宜居安康、人与自然和谐、人民生活富足,推动中原经济区真正实现不牺牲生态和环境的科学发展。

  “蓝天工程”:实施“四控一建”,提升空气质量,让蓝天常驻、白云常在

  记者:你提到了“三大环保工程”,其中一个就是“蓝天工程”,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张庆义:今年以来,驱之不散的雾霾天气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气污染特别是灰霾治理形势十分严峻。6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强调指出,大气污染防治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我国日益突出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治理好大气污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当前必须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多管齐下、科学施策,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确保防治工作早见成效,促进改善民生。

  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应对灰霾天气的批示精神和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环保厅牵头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我省“蓝天工程”行动计划,目的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具体工作主要是“四控一建”。

  “四控”,一是严格控制工业大气污染。强力推进电力、钢铁、水泥、建材、炼焦等大气污染重点行业的脱硫、脱硝、除尘提标改造;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实施更为严格的排放总量控制,必要时对重污染企业实施限产限排。严格控制工业燃煤项目建设,实施燃煤总量替代。所有35蒸吨以上的燃煤锅炉必须安装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二是严格控制城市燃煤和油烟等面源污染。建立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区域内全面禁止煤炭、重油等高污染燃料的使用,2014年区域面积达到城市建成区的40%,2015年达到城市建成区的60%以上。全面取缔各省辖市集中供热和天然气管网覆盖区内10蒸吨及以下小型燃煤锅炉或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对餐饮业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和油烟治理。三是严格控制城市扬尘污染。扬尘是城市大气污染的直接因素。严控建筑工地、构筑物拆除、物料堆场等各类施工场所的扬尘污染,加强道路扬尘和城市渣土、垃圾运输抛洒扬尘的治理和控制。四是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机动车尾气是当前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监管,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采取行政、法律和经济等措施推进“黄标车”淘汰,尤其要加快淘汰载重类和公交等使用率高、排放量大、污染重的“黄标车”,2015年全面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根据污染等级及时采取机动车限行等措施。提高燃油品质,并对油库、油罐车和加油站逸散油气开展强制性治理回收。

  “一建”,即加快PM2.5监测设施建设。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力争在2013年底之前所有省辖市和直管试点县(市)全部建成PM2.5监测设施,及时公开各地大气环境质量和公布空气质量排名,并加快建立突发大气环境事件综合预警和应急机制。

  “碧水工程”:实施“三保一防”,保障饮水安全,恢复河流生态功能,让河中鱼虾畅游

  记者:“碧水工程”是我省三大环保工程的第二项,重点包括哪些方面?

  张庆义:我省地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做好水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关系到我省1亿人民的饮水安全,而且关系到下游省份和京津冀地区的用水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强力推进“碧水工程”,通过“三保一防”,逐步恢复河流生态功能,让河中鱼虾畅游。

  “三保”,一是优先饮用水源地保护。今年年底前完成县级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对全省所有饮用水水源地开展109项全指标监测,全面掌握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加强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整治、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切实减少污染隐患,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二是强化重点河流保护。拓展城镇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加快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乡镇和新型农村社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到2015年,全省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430万吨以上。提高重点流域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减少入河排污量,减轻河流污染负荷。对贾鲁河、惠济河等重点河流实施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河流自净能力,推动河流水质持续改善。三是加强地下水保护。实行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协同控制和系统管理,开展全省地下水环境监测和调查,查清地下水污染状况,严厉查处各种向地下排污的恶意违法行为,严防地下水污染。

  “一防”,即切实抓好环境风险防范。环境安全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底线。要健全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开展环境风险源调查,全面掌握各类风险源的基本情况,建立环境风险识别、评估、监测、预警体系,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风险隐患,保障环境安全。同时,加强环境应急演练,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环境事故,能够大限度地降低对群众健康和财产的损害。

  “清洁工程”:实施“三治一创”,打造环境秀美、生态宜居乡村

  记者:我省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也是农村人口大省,把“清洁工程”作为三大工程之一意义重大,那么,我省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是什么?

  张庆义:城市环保与乡村环保相互依存,必须统筹推进。农村环境保护不好,不仅损害农民的利益,还会影响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做好农村环保工作,事关我省6000多万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要积极推进乡村“清洁工程”,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重点,通过“三治一创”,让乡村环境秀美、人民宜居安康。

  “三治”,一是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清洁家园”为重点,从治理“脏、乱、差”入手,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项目建设,建立乡村污水垃圾处置长效机制,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抓好房前屋后、道路两边、沟渠坑塘等村容村貌治理,推进乡村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新面貌。二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以“清洁水源”为目标,以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为基础,引导养殖专业户适度集约化经营和集中治污;以规模化养殖场(小区)为重点,加快推进污染减排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全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治理设施配套建设比例达60%以上。三是重点做好土壤污染防治。以“清洁田园”为抓手,深入实施“以奖促保”政策,严格保护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重点抓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高化肥、农药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健全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和污染修复机制,确保全省土壤环境质量和粮食安全。

  “一创”,即开展生态示范创建。以推进《河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实施为重点,深化“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加快各类生态示范创建。今年完成1个国家生态县、3-4个省级生态县、100个省级生态乡镇、500个省级生态村创建任务。到2015年底,全省创建完成500个生态乡镇、3000个生态村,为生态省建设夯实基础。

  深化改革创新,健全完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依法保护生态环境

  记者: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路已经明确,“三大环保工程”也很具体,如何才能保证这些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张庆义:当前,环境保护工作已经进入了解决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时期,必须从改革上找出路,在创新上想办法,健全和完善环境保护工作体系、法规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环境法治建设。积极推进环境保护条例、减少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防治等地方法规、政府规章的制定,强化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有效配合,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序衔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提高环境执法效能,依法严惩环境违法行为,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二是加强环保制度建设。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环境保护目标考核、责任追究、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环境信息公开、行政执法规范化管理等制度建设,严格落实政府对环境质量负总责、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切实解决“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等问题,真正形成政府统领、部门联动、企业施治、公众参与的环保大格局。

  三是加强环保队伍建设。适应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着力加强环保队伍自身建设,真正做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意识,转变作风、提高工作实效,转变观念、提高工作能力,打造一只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环保队伍。同时,努力构建全民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媒体、社会团体的监督推动作用,形成人人关心环境、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始终坚持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根本要求,紧紧围绕保障科学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切实履行保护群众健康这一基本职责,努力提高环境质量水平这一总体目标,天更蓝、水更清、山川更秀美、城乡更宜居的美丽中原就一定能够实现。


标签